知网检测样例–不想从事科研
发布时间:2017-10-18 点击率:0
导师与研究生可谓科研盟友:“师生双向选择协议”建构“书面契约”;“师生关系确立”形成“沉默契约”。但部分研究生的利益诉求难以表达、懒惰习性不易克服以及担责意识遇难则退,使其难以诚信履约。
,利益自保:不想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滞塞。“科研打工论”误导原本有心向学的研究生抛弃学术研究义理,开启利益核算机制。再加上,研究生处于学术梯队底层,对科研合作的贡献度往往被低估,有时连科研成果索取权都无法得到合理保障。此时,研究生倾向于通过“有技巧地卸责”争取个人效用在群体环境中的大化,不想为导师“打工”,至多做到“合底线地尽职”[10]。
第二,懒惰纵容:不想走出舒适区。诺尔·蒂奇(NoelTichy)认为学习者理想的状态不是身在舒适区优哉游哉,而是处于学习区迎难而上。但很多研究生畏惧离开舒适区这一避风港:一是焦虑于与科研必然相伴的工作时间不固定、身体锻炼不充足和心理情绪不稳定;二是自满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三是沉溺于对老师或同学的成瘾性依赖,缺乏自主学习的惯习(Habi-tus);四是习惯于家庭的“大包大揽”而产生惰性,不思进取。科研之于研究生的效用,恰恰在于延展舒适区,转化恐慌区为学习区,提高抗逆境能力。
第三,责任推卸:不想履行角色职责。研究生成长责任的承担与践行受到角色压力的影响。首先,研究生角色模糊指其对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不楚、责任限界不明不白、履行法则不闻不问,主要表现在批判意识消退、独立思考消失、自由精神消亡、创新能力消减。其次,研究生除了必须遵守学术道德的规约外,作为社会公民和家庭成员,还受到“初级团体”(primarygroup)的人情约束。角色冲突导致部分研究生疲于应付不同角色的剧本期望,难以专注于学业精进。后,角色过度负荷意指研究生为满足某种角色期望而对自我展示形成过分期待,易引起研究生对与科研相关人、事、物的极度顺从或极端抗拒,影响其心理资本和情绪智力。角色压力本是双刃剑,处理得当会激发成就动机,提升当责意识;应对不当则易引起角色过载的焦虑,促使研究生一味寻求推脱责任的捷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