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报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
发布时间:2018-11-19 点击率:0
结合高职高专学报稿源质量差、编辑队伍弱的特点,提出积极的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制定高职高专学报可操作性的学术规范,普及利用“科技(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建立偏重技术性、应用性的小同行审稿专家数据库,提高编辑自身的学术识别能力,设立高职高专学报同盟,联合抵制学术不端行为。CNKIpro论文查重网提供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高职高专学报;学术不端;编辑;责任
高校学术不端的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令人担忧。面对愈演愈烈的学术不端行为,防范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高职高专学报责无旁贷。由于历史的、客观的原因,与本科高校学报相比,高职高专学报在稿源质量、编辑队伍上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大量的低质量稿源,高职高专学报应该自觉地承载起推动学术繁荣和维护学术尊严的职责,承担起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重任,采取各种措施坚决抵制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和抄袭剽窃等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做好“守门人”。本文结合高职高专学报稿源质量差、编辑队伍弱的特点,提出积极的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高职高专学报同仁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为高职高专学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
1. 制定高职高专学报可操作性的学术规范
高职高专院校起点低、基础差,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都较弱,科研投入少,科研人才队伍弱;研究底子薄,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术创新能力普遍较差,高质量稿源相对较少。加之教师受教学任务繁重的影响,对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即使整理成文的也只是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或粗浅看法,论文的层次较低,其学术性、规范性较差。因此,学报编辑部面对低质量的稿源,对作者就论文提出可操作性的学术规范十分重要。
对作者的论文作出相应的学术规范是约束作者自律的有效措施。2004年6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出台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1],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高职高专学报在办刊过程中应以此文件制定出可操作性的学术规范,使作者有章可循,给予作者以警示,做到防患于未然。如告知作者不得一稿多投;编辑部不管投稿是否录用,在约定的时间内及时给予回复;告知作者启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信息, 并对编造、篡改、剽窃、抄袭等给出具体的判定标准;明确作者署名规范,要求作者在投稿时确定姓名排序,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不允许更改作者署名;规定学术不端的相关惩罚措施,等等。同时,通过编辑部网页、纸介质刊、电子邮箱自动回复、征稿须知、用稿通知等渠道向作者传达学报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和学术规范。此外,学报对拟用文稿,要求作者就有无一稿多投、有无署名争议、有无侵权及泄密等问题签署责任书或书, 并须作者单位盖章确认。
2.普及利用“科技(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据调查,高职高专学报编辑部大多挂靠科研处或者教务处,所需编制数大多达不到期刊对人员配备的要求,拥有编辑职称的专业人员更少,编辑人员更迭频繁,且外出培训、交流学习机会少[2]。正因如此,所以只有少部分的高职高专学报了解和利用了“科技(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 或 SMLC),甚至有的高职高专学报不了解有这样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来进入该检测系统。从2011年起,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教师的学术行为,《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有关工作的通知》[3](浙教办高科〔2011〕4号)规定,凡是高校教师(包括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科研成果必须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报告。这对高职高专学报普及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提出了普适性的更高要求。
为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论文的发表,早在2008年,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与清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推出了“科技(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 或 SMLC),免费提供给入编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的所有编辑部或杂志社使用,给高职高专学报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帮助。它可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AMLC 或 SMLC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通过对待检测稿件进行比对,显示出待检测论文与被比对论文中文字的复制比。检测从上传至结果显示,用时仅数秒,快速且准确。检测系统检测到的文字复制比达到什么比例算是抄袭?各高职高专学报编辑部应依据对学术写作规范的理解与把握,自行制订判断指标,给出界定标准[4]。对于软性抄袭,即便检测后文字复制比为零,还可以通过关键词、题名、作者、参考文献、核心观点、主要数据等多种途径进行检测、比对。此外,还可辅之以登录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资讯等大型数据库, 以及利用Google、Yahoo、Baidu等网络检索工具进行查询、检索。利用AMLC 或 SMLC、全文数据库、网络检索工具进行稿件初查、修改后查、刊发前查的三次查重机制,可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但AMLC 或 SMLC只是一套机械系统,存在库容量有限,具有滞后性,各编辑部只能检测自己编辑部的投稿是否有抄袭他刊的行为,对含数理公式较多的论文检测作用有限,存在语种转换的盲区等局限性。因此, 除将AMLC 或 SMLC的检测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外,更应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从学术的角度具体判断来稿是否存在学术不端。
3. 建立偏重技术性、应用性的小同行审稿专家数据库
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明确指出:“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应包括‘两个系列,三个层次’,两个系列是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在每个系列里都有‘三个层次’,也就是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5]。大学本科与高职高专院校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其学报的办刊方向、服务对象、定位、特色就应有所不同。高职高专学报的层次定位应不仅强调学术性,更应突出技术性、应用性。因此,高职高专学报应建立偏重技术性、应用性的小同行审稿专家数据库。
小同行专家评审是保证论文质量及原创性的重要环节。小同行专家由于对论文所在的领域非常了解, 能够重点对论文的选题、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等方面进行整体评判,从而为防范学报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小同行专家的选择范围可在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学术界专家及学者中考虑,可通过行业企业、本刊作者库、参考文献、会议、各种数据库等多种途径,准确了解审稿人具体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建立偏重技术性、应用性的小同行审稿专家数据库, 并与专家保持常态化联系。选择的小同行专家不但要学术水平高,而且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愿意为学报的稿件评审付出精力和时间。对于不能客观认真评价论文,存在学术不端的审稿专家要及时清理、更新。对小同行专家数据库应实行灵活的动态管理。
4.提高编辑自身的学术识别能力
高职高专学报多以季刊为主,绝大部分编辑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即所谓的非编辑科班出身,普遍缺乏编辑学系统培训;再加上对编辑学系统研究不够,导致编辑人员业务不精。笔者曾对全国高职学报编辑在学历、职称、编龄、年龄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不尽如人意[2]。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高专学报编辑要识别论文中的抄袭、剽窃、低水平重复等学术不端行为,只有依赖较强的专业知识,发挥编辑主体意识,才能当好把关人和“守门员”。因此,提高编辑自身学术识别能力是关键。
高职高专学报编辑提高自身学术识别能力可通过以下途径[2]:一是在编辑实践中思考和研究问题,不断充电,学习编辑学专业知识,主动了解当前不同的学科发展方向,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二是参加编辑学短期培训班,尤其通过培训、考试,做到“持证上岗”。三是承担编辑学科研课题,通过学术科研活动,达到编辑“学者化”。四是参加编辑学学术研讨活动和学报学术会议,加强编辑同行之间的经验交流,及时了解学术界的研究动态,通过编辑互动学习,提高编辑业务水平。
5. 设立高职高专学报同盟,联合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据不统计的数字,截至2007年底,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已达1 247所;在这些院校中,几乎都有自己的学报,但大多为内刊,已获得正式刊号的学报只有350份左右[6]。可考虑组建部分有公开刊号的高职高专学报同盟,如由评选出的34家届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组成高职高专学报同盟,以后同盟范围可逐步扩大到其他高职高专学报,发表类似“武汉宣言”的联合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声明。“武汉宣言”是指,2008年10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参加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的50家学术期刊的主编、社长们在武汉共同签署了《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7],从办刊者的视角提出联合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从而筑起一道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火墙。
高职高专学报除签署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外,还可联合起来建立学术不端行为惩处机制。一是建立畅通的有奖举报制度。学报编辑部可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电子信箱、开设“学术不端行为举报”栏目等,举报学术不端行为。二是对检测系统检测到的文字复制比超过本刊界定标准的,将其作者判定为学术不端的作者,做不良记录标示,并立即告知退稿原因;此作者再投稿时, 采取更严格的检测措施。三是已查实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及时曝光,通过刊登文字说明宣布该论文无效,并从上网的数据库中撤销。四是建立“黑名单”数据库。可利用AMLC 或 SMLC的“作者黑名单查询”中的“添加黑名单”功能,建立本刊“黑名单”数据库。凡被列入“黑名单”的作者,一定时间内(依据各学报具体情况来确定)不受理其论文,以示惩戒。同时,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现和处理上也要明确编辑和审稿专家的责任,并给予必要的奖励和惩戒。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EB/OL]. (2004–06–22)[2011–01–25].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103/201001/xxgk_80540.html.
[2] 吴赣英. 高职学报编辑队伍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编辑之友,2010(3):66–67.
[3]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有关工作的通知[EB/OL].(2011–01–17)[2011–01–25].http://www.zjedu.gov.cn/gb/articles/2011–01–17/news20110117164400.html.
[4] 尤伟杰,李小萍. 学术不端论文的一般规律及应对策略[J]. 编辑学报,2009,21(2):151–152.
[5] 周济.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必由之路[EB/OL].(2009–09–30)[2011–01–25]. http://www.cdartpro.cn/admin/news_view.asp?newsid=2700.
[6] 潘世东. 新世纪全国高职高专学报走向再探索—“六性”、“七化”与“一品”[EB/OL].(2010–07–10)[2011–01–25].http://www.chinavalue.net/Blog/417822.aspx.
[7] 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J]. 社会科学战线,2008(12).
作者:吴赣英
来源:科技与出版 2011年5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