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消费的地理空间特性
发布时间:2019-06-02 点击率:0
摘要:文化消费差异呈现在空间的维度上,必然与地理空间发生不可或缺的紧密联系,文化消费行为的发生、文化消费人群的风俗习性、文化消费的对象都与特定的当地概况息息相关。文化消费本身与生俱来的地理空间特性是无法消亡的,其特殊性和普遍性无法脱离地理意义上的空间而存在,这种空间属性是自始至终伴随着文化消费行为而呈现的。CNKIpro论文查重网提供知网查重免费入口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关键词:文化消费 地理空间 区域 呈现 逐渐消失
文化消费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其兴起与繁荣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文化消费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消费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的行为。文化消费过程的发生必然与特定的时空联系在一起。有名学者彼得森(Peterson,Richard A)抛开了布迪厄的一元文化品味消费观,使用了“文化选择模式”概念来研究人的文化消费差异性和集群性的选择,他通过“文化阶级”的划分,考虑阶层与文化消费品味的多元化表现。受“文化选择模式”启发,倘若这种差异呈现在空间的维度上,则必然与地理空间发生不可或缺的紧密联系,这种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影响对一种文化的形成起着先天性的作用,也影响到一地文化消费的内容、方式;文化消费行为的发生、文化消费人群的风俗习性、文化消费的对象都与当地概况息息相关。
文化消费历来是具有地理空间特性的。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水线过程中,文化消费产品与服务的制造和提供依赖于特定的地理空间。从文化消费的对象“文化”一词看来,文化是人类群体整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文化自产生和发展就带有了鲜明的群体性,人群的生活方式与过程势必与其所在的特定地理环境紧密联系。“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动态时空概念。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潇湘文化、岭南文化等等,一种文化的形成,历史传统、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三大因素综合作用必不可少,这些命名是地理特质对文化形成起独特塑造作用的体现。
这种地理空间特性也愈发为文化学者所重视。在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文化地理学中,以杰克森(Peter Jackson)等为代表的新文化地理学学者注重空间研究,说明空间和地方(场所) 是如何成为一种核心力量, 去建立文化体验的意义地图(maps of meaning)。威廉斯强调文化是日常的,也就是说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过程中,并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空间性的实践。他们强调文化的空间性,认为文化是通过空间组成的。这种从地理空间来认识文化的观点着重从文化景观、文化源地与文化区、文化生态、文化整合等角度为一体来考虑文化时空发展的动态演变。地理空间的差异性反映在当地文化景观上,同时也会出现不同的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的地理空间概念与文化空间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可忽视的区别。亨利·列斐伏尔(H. Lefebvre)在《空间的生产》中列举了众多的空间种类:空间、抽象空间、共享空间、具体空间等,其中也包括“文化空间”一词,这大概是语义学上“文化空间”的早出现。具体说来,文化空间就是指人的特定活动方式的空间和共同的文化氛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时间性、文化性而且这种三者合一的文化形式是濒临消失的。文化空间不同于一般的空间概念,不仅仅囊括自然地理学上的空间意义,也不是单纯的“文化”与“空间”简单相加的结合体,不属于某种文化存在和传播的地理空间载体、分布流域或者延续范围等。普遍说来,这种文化空间应当是一种具备历史性、风土性、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和囊括现有时空中实际生活运行的状态的一种形式及氛围。
文化的形成与演变基于特定的地理空间而成,这种空间的特性在文化诞生伊始就深刻地烙印在一种文化的内涵特质中;我们可以理解,文化的地理空间性决定了文化消费的地理空间特性。从文化商品进入消费的角度来看,文化消费所消费的对象——文化商品生产的核心归根到底还是某种文化,在文化商品的生产过程亦即是加工和利用这种一定区域空间内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的过程。文化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发生交易和消费行为也离不开特定的交易场所和消费市场。文化消费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消费场所,即家庭。文化消费品的使用也归属于文化消费行为之一,比如电子相片、古董、影音设备、书籍等等,还有由此所形成的家庭文化以及为满足家庭文化所进行的消费,例如家庭出游和周末家庭日等。J·K·盖尔布赖斯(Gailbraith)将大众消费时代称之为“富足的社会”,这个社会可以看作为某种形式的消费环境生产以及通过社会空间关系的需求。地理意义上的空间一旦被个人需求和文化商品消费需要所呼唤,则这种空间就被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而不断被文化消费扩散和制造新意义上的空间。由此,文化消费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空间概念,而这个概念远非只局限在一般意义上的市场;其空间概念始终伴随文化消费行为的发生、进行和结束。
这是从具体的文化消费流水线过程谈论的地理空间性。倘若将文化消费抽象置身于于地球范围内的视野看来,不同区域空间的文化消费也存在因地理特性而影响的形态各异文化消费行为、内容和对象,形成一幅壮观的文化消费地图。在全球范围内,西欧文化、地中海文化、美洲文化、南美文化、东亚文化等等由地理意义上命名的文化内涵孕育了形态各异的文化消费对象。这种文化反映在各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上,包括了当地风土人情、特色建筑、艺术品等等。阿多诺在回答“什么是一个德国人?”指出,“以一个独立的集合实体——‘德国人’为先决条件,他们的特点由事实决定”(莫利,罗宾斯,1993,P163)。这种文化的所有权产生于特定地理区域,又成为了区域的识别标志。 威斯勒(Clark Wissler)的年代区域原理:”如果某个给定的特质从某个单一的文化中心向外传播的话,那么,存在于该中心周围而传播又广的特质就是这个地区古老的文化特质。”
由此看来,文化消费由区域到区域有明显差异性,在一个区域内部也有着可为之识别的特性,同时在文化消费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可脱离的空间特性。文化消费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空间,又超出固定空间容器限制而蔓延活跃在人们生存空间内。
参考文献:
[1] 曹俊文. 精神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探讨[J].上海统计,2002,(4),43.
[2] 周尚意等. 文化地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9-10.
[3] 陈虹. 浅谈文化空间的概念与内涵[J]. 文物. 2006.1,44.
作者简介:张琳悦(1988.09-),女,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政策、文化消费、数字经济产业。
来源:神州 2012年32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