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查重资讯 >> 论文写作范文 >> 浅谈历史小论文答题策略

浅谈历史小论文答题策略

发布时间:2019-05-23  点击率:0

从2011年开始,江苏高考历史卷开始出现了历史小论文,这不仅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有利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写作能力,从而全面测量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层次要求。还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符合高考改革的方向,成为新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本文以2012江苏高考历史22题为例,就历史小论文答题中出现的问题、解答的策略谈谈对此类题的理解和思考。CNKIpro论文查重网提供知网论文查重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一、 小论文题解答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答案的分析调查发现在解答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论点明确。第22题第(2)问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这实际上涉及三个层面:时代的变迁、史家自身认识论的变化、历史认识的修正。论点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史家自身认识论的变化,史家会对历史的认识进行修正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论证的时候只能涉及二个层面,基本上是回答时代的变迁导致史家对历史进行修正。
2.忽略史实论证。小论文题的大特点是史论结合。但是学生在作答时往往抛开历史知识乱发挥,抛开题目本身提供的材料。作答时采用其它史实,如史家对秦始皇评价的修正、史家对罗斯福新政评价的修正等等,而不是根据题目要求“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来论证的。
3.答题不规范。考生思维角度不准确,不能列出准确的小论文题答题框架,语言的表述不能做到学科化、准确化,往往都用“大白话”,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切中要害。答题时跳跃式地作答,只答一点,不及其余,没有形成有逻辑的、完整的论述。有的呈现一堆杂乱无章的知识,甚至列举一些与小论文的要求风马牛不相及的史实。
二、小论文题解答策略
鉴于历史小论文试题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具有操作性的答题策略:
1.正确审题
历史小论文存在命题形式和议论方式的区别。因此,应注意正确审题。审题是判断本题的命题指向,看懂试题要求。题目还没看懂就草草回答,肯定失败。审题虽然占用时间,但对于理清思路至关重要。成败关键在于审题,所以对设问要认真阅读,注意判定题目的主题与解答范围。学生容易忽视“答案来源的判定”和对限定词的审读与思考。就第22题的第二问而言,设问的关键词“以……为例”、“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题目的主题是“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解答的范围是“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
2.全面读题
读题要全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读引言。小论文考试一般都采用专题式或主题式的命题方法,即一道题目都有一个专题和主题,体现命题者的立意和命题意图。而体现命题意图的直接呈现方式是题目的引言材料,但是往往学生就会忽略这一点。第22题就有一段引言“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如果能仔细阅读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小论文的主题就是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我们接下来就是要分析原因。一个是时代的变迁,一个是史家自身认识论的变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所以阅读引言可以使我们快速明确命题意图和题目考查内容,阅读引言就如同找到一把解题的钥匙,有利于我们揣摩命题意图,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
其次是读全材料的正文。或者说对材料的正文分析要全面。就22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在读题时常常忽略以下两个地方:一是材料二中忽略了“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这句关键话。二是材料三中恩格斯的观点“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读材料的正文是读题的核心任务,一般要求阅读材料两遍以上,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要动笔圈画关键词、句,大限度地提取材料信息。对有些材料我们要根据材料当中的标点符号如“。”“……”“;”或根据材料内容划分材料层次,并简单概括材料中每一层次的中心内容。
后是读材料出处。材料的出处作为材料的组成部分,往往暗含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出处的判断,我们可以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建立起相应的联系。第22题有三个出处,分别是萧公权《问学谏往录》、汪荣祖《康有为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有萧公权自身的著作,也有汪荣祖对萧公权如何看康有为的评价,还有恩格斯的观点,所以答题时是不能忽略的。
3.规范结构
历史小论文的结构一般需要具备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论点是小论文阐述的具体观点,相当于文章的主题和小标题,要明确、简练,不能含糊费解,要开门见山点出自己的观点。论据是服务于论点,一般用题目所给的材料,相关历史事实或自己的拓展性思考来说明论点。论证是用正确的理论(文明史理论)做指导,选取典型的事例或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来阐述和证明论点。后就是结论,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结尾部分要有重点地小结和强调观点,呼应开头,好将观点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杜娟,南京市宁海中学,210024)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 END ——.

相关文章

分类目录

最新发布

热读排行

热门标签

客服在线,微信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