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查重资讯 >> 论文写作范文 >> 科学评价学术论文的原创性

科学评价学术论文的原创性

发布时间:2019-03-26  点击率:0

摘 要 学术论文科学技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表达。然而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科技活动和学术氛围,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出版部门作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道关口,如何科学评估学术论文的原创性和创新性,正确认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功能性和局限性,值得研究
关键词 科技论文;原创性;学术不端;评价;检测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3-0135-02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社会问题,不仅污染学术空气,而且破坏学术环境,严重干扰了科学技术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是学术界、出版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诞生和应用,为杜绝论文抄袭剽窃一稿多投做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提高了编辑们的工作效率。然而在工作中,正确认识计算机检测系统的功能和局限性,科学评价学术论文的原创性和创新性,还有许多具体问题值得研究。这既是对作者负责也是对科学技术事业负责。本文结合我刊在学术不端检测上出现的一次疏漏,就科技期刊如何建立有效的防范体系,如何对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评价进行深入探讨。CNKIpro论文查重网提供知网查重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1 问题提出
我刊自2010年开始应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每一篇来稿都进行认真的比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使用,给编辑的工作带来极大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就在2012年公布的个刊影响力分析结果中却显示,我刊有1篇文章涉嫌抄袭。在惊讶的同时,对这篇文章的处理过程进行重新审视和溯源,探究导致刊出学术不端文章的原因
该文章是在2010年11月投稿的,发表在2012年第1期上,这之间相隔一年有余。查看稿件处理记录:2010年12月作为新投稿对其进行了上网检测,全文文字重合度为13%,符合我刊新稿初选要求,正常进入审稿阶段。在审稿过程中认为该文稿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可以录用,但有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于是要求作者进行修改。由于作者没能及时修改,一直拖到2011年11月该文稿才审查通过,送入编校阶段。然而恰恰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同领域其他刊物有类似内容的文献发表,造成雷同,由于我刊发表在后,自然涉嫌抄袭。
总结该次疏漏产生的原因应该有以下几方面。
1)出版周期过长,错过了适当的发表时间,造成雷同。
2)对修回稿没有再进行检测,造成漏网。
3)过分依赖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而放弃了基本的判别意识。
2 由此引发的思考
经过这次疏漏引发了对正确认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科学评估学术论文的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1)学术不端行为必须坚决打击。造假和剽窃是恶劣的学术腐败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学术活动,也是对科学技术事业的玷污,必须对其进行严厉打击。出版工作者担负着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责任,必须提高认识,认真履责。
2)出版周期不能过长。有学者认为合适的出版周期应该在3~6个月,是有科学道理的,时间过短不利于文章的精雕细琢,对期刊质量不利;周期过长不能保证在这期间本刊或它刊有类似文献投稿、发表,造成雷同,给作者带来损失。如果个别文稿因各种原因超出了正常的出版周期,可以考虑按新稿处理。另外,中国知网推出的“优先发表”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前提必须是审核通过的文献,不能为抢先而抢先,将不成熟的稿件发表出去,造成不良后果。
3)刊前二次检测非常必要。众所周知,在来稿中不乏一些选题不错、立意明确,但在撰写、表达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不足的文稿需要进行必要的编修。初审时这些文稿可能重合度并不高,但在编修的过程中,由于作者的进一步补充、增删,或编辑所作的文字性取舍等,都可能造成文字重合度的上升,因此,刊出前二次检测必不可少。有些编辑可能认为这样做过于麻烦,或想当然认为之前检测过了,不用再查了,往往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采取来稿初检并刊出前二次检测的编辑部的比例并不多,还不足8%[1],这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4)同行评审不可缺少。在计算机行业,同行评审又称软件互查,早就作为一种基本要求和有效实践被广泛采用,其目的是及早和有效识别软件产品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漏洞[2]。类比于出版行业,同行评审就是邀请与作者同行业同领域的其他专家对作者的文稿进行审议。显然同行评审是一种良好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有效识别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保证之一。然而随着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普遍应用,有些编辑过分依赖上网检测,既方便又快捷,而忽视了同行评审的作用,这是不行的。计算机毕竟不是人,不可能代替人的思维和判断。特别是对文稿原创性、学术性和科学性的判断,必须由具有相关知识和识别能力的专业人士来完成。这个环节决不能因为着急发稿等各种原因而忽略。
5)正确看待重合度。重合度是指本篇文献与其他文献文字相似的程度。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每一项成果都是在前人辛勤耕作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必要的引证不仅是知识的传承也是对前人的尊重,拒绝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科学的,应当鼓励正常的引用和正确使用参考文献。因此,在重合度指标的把握上,在引用、抄袭等标准的界定上,不同类别的期刊、不同类型的文章应该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3]。例如,以报道新研究成果为主的学术性期刊,应严格要求,重合度指标应定得相对苛刻些[6];而以刊登实用技术为主的应用性技术期刊,不宜过分强调引用量,重合度指标可适中;以综述、评论为主的期刊,必须要有相当的引文量,相应的重合度指标也可适当放宽,关键是摘抄、引用的是否合理,是否必要,是否存在故意伪引。复制率(重合度)指标的高低与文章的创新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恰当的引证和必要的复制,一定意义上是创作一篇优秀文章的基础和前提。不能简单地、单纯地用重合度高低来判断文章的原创性,应当更加理性地看待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指标,这既是对作者负责也是对期刊负责。
6)正确认识检测结果。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建立在文献总库基础上的,受数据库限制,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在某种情况下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它更多的是以字符串的形式比对文字部分,对于图、表、公式等的比对能力则相对较弱[4]。这对于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文献来说,应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相当有效的,因为他们所承载的实证性研究活动,大多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相关成果、文献、档案的挖掘、总结、提炼和推理,而这些既往资料恰恰具有较强的易存储性和可复制性,也就更适用于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应用。而对于自然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由于其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往往是以模型、数据、材料为基础,以实验、编程、方法为过程,在整个活动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如果有人利益熏心,违反学术道德,采取一些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方式臆想、捏造事实,虽然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但检测系统也是无能为力的[4]。因此,我们不能僵硬地过分依赖检测系统,要本着对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对期刊负责、对科学技术事业负责的态度,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
7)检测系统的完备性问题。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几家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管理机构往往都要求出版单位与他们签订合作协议[2],这也就意味着一些编辑部可能与这家机构签订了协议,而另一些编辑部可能与那家机构进行合作,其结果势必造成每一个检测机构的原始文献都有缺失,都不完备,也就造成了现今国内没有一家数据库是完整收录所有文献数据的。由于数据库文献的不完备性,也就不能进行完备的文献数据比对。所以要想追求全数据比对效果的话,就必须同时使用各个开发机构的不同检测系统[2]。显然这既是资源的浪费也是时间的浪费,因此我们呼吁应由国家有关机构出面建立的服务平台,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运营机制和更为有效的管理办法,方便出版单位的使用。
3 结论
学术不端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抵制学术不端不能仅靠防范,更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从事科研活动。重要的是健全管理制度,包括法律层面、行政层面的具体措施。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从内容设计上突出了科研活动过程中不同行为主体的诚信要求和行为不端的防范,可谓在科研诚信建设过程中先行了一步。正确评价科技论文的学术价值,也是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部门担负着传播科技成果、丰富科技活动的重要责任,定当守土有责,不辱使命,还中国科技界一片净土。
以上是本人由我刊刊发的一篇学术不端文章所进行的思考,愿意与同行们共勉。
参考文献
[1]张放.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应用统计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4):126-128.
[2]张克强,闻扬,黄淋芳.同行评审5个主要方面的高效组合[EB/OL].百度文库.
[3]王曼.医学期刊修回稿再次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的必要性[J].编辑学报,2013,25(2):146-147.
[4]孔琪颖,蔡斐,张利平,等.正确看待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J].编辑学报,2009,21(6):545.
[5]李玉恒.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做好“守门人”[J].中国出版,2014(8下):15-17.
[6]颜峻,侯风华,黄莉,等.防范学术不端,净化高校学风——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体会[J].编辑学报,2010(11).


来源:科技传播 2015年14期

.—— END ——.

相关文章

分类目录

最新发布

热读排行

热门标签

客服在线,微信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