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评职称,应该看医术而非看论文
发布时间:2019-01-22 点击率:0
医务人员晋升问题一直是医改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两会期间,多位医药卫生界的政协委员建议改进医务人员晋升制度,只有推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更完善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医生是医改大军中的主力军,把这些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参加医改才能取得效果。此外,很多医务工作者在晋升问题上面临困境。CNKIpro论文查重网提供中国知网查重入口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比如现在医生考评制度要求既重视临床,又重视科研和学术文章。在各大医院,一些医生在临床实践方面得到患者和同行承认,但是由于缺乏科研成果和足够的学术论文数量就很难晋升。
“所以,现在在医院出现了不会做手术的外科博士,不会看病的内科专家。”范利说,他们靠大量的科研论文获得各种职务头衔,但是一进病房面对病人和具体的临床问题他们却不会看。
在范利看来,现在医疗机构对医生的晋升职称考核体系是一种以医疗和科研并重的考核体系,但实际上逐渐演变成了“唯科研、唯论文”论。很多医院把论文、科研成果作为医师晋升的必备条件,而缺乏临床能力的量化指标。
范利认为,医师的职称应该反映的是临床工作能力,主要看其处理疾病的娴熟程度,诊断救治的技术水平,对待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个胜任工作、深受病人欢迎、具有敬业精神的医师,其能力不能单用外语、论文、科研成果来证实。
如果医生的职称评审脱离临床实际,将严重挫伤医生临床工作的积极性。其结果是逼迫临床医生忙于从事科研写论文而导致医疗质量滑坡、科研急功近利、论文造假泛滥、医生队伍不稳等严重危害。
与此同时,由于一部分医务工作者过于倾向科研而忽略临床,导致近年来我国医疗形势不乐观,医患矛盾非常突出,“从某种程度上与医生没有足够的心思和精力对患者进行精心诊疗和人文关怀及沟通有关。”范利说。
范利建议,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评,总体思路应该是大大增加临床能力考核的权重,以临床能力为主,科研学历为辅,侧重实际工作的能力,即处理疾病的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胜任相应的职称要求,完善对医生实际临床水平的考察标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另外,临床医生并不是不重视科研,好的临床医生必须懂基础、善思考,在临床工作中搞科研,在科研中指导临床工作。
范利建议采取单位聘任和职称晋升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岗位的医务工作者,套用不同的职称晋升制度,更实用,更易操作。职称作为医生临床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其标准首先是看得好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应用性科研成果和基础性科研成果意义不同,有些科研成果对普通百姓看病没有什么价值。“所以给病人看好病才是实实在在的。”
此外,温建民提出,现在不仅仅存在“科研”与“临床”的矛盾,还有“行政”与“业务”的矛盾。“比如我是一个处长,又在某个科当主任。那我把很多行政资源都弄到自己科里去,这个科就发展得很好,评职称的时候,我的优势就多了。这也是造成不公的典型现象。”
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有的医疗界人士称有些医生是临床型人才,但缺少科研论文,所以晋升上有问题,因此应该区别对待。但作为医生来说,不管是哪方面人才,其天职是治病救人,如果生硬地分为科研型和临床型,这个在操作上可以,但从医学文明上来说不妥。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3年13期
.—— END ——.
- 上一篇:Turnitin指导教师使用手册
- 下一篇:turnitin论文查重检测系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