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写作语言积累的技巧
发布时间:2019-01-03 点击率:0
作家张晨义指出:“字句辞藻的品质,几乎从先天上就能决定一篇文章的趣味和境界。”科研论文的写作是运用语言工具而完成的文字定型的过程。这就需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路径总离不了做笔记这一方式。即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好的、精彩的词、句子、比喻等,就动动手把它记下来,成为语言库里的资源和储备。晋代葛洪在《抱扑子》中写自己作笔记的感悟:“余抄缀众书,撮其精要,用功少而所收多,思不烦而所见博。”其中,“撮其精要”是记的一个原则,即一定要选择那些一逮眼、一照面就能使自己心中一喜、眼前一亮的词语和句子等,把握精选的原则,记下精粹的、精华的、精辟的和精湛的东西。CNKIpro论文查重网提供知网论文查重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语言积累记的时候,一定不能有“能不能用得上”的算计或琢磨,那样,会大大消蚀记的热情和行动。有人问农夫:“你种麦子了吗?”“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你种棉花了吗?”“没有,我害怕被虫吃。”“那你种了什么?”“什么也没种,这样不用担心,也省心。”可不担心、省心的结果是什么?一无所获。这就启迪我们,积累或记的时候不能有太多的功利考量。记的积累与用的实践是两个层面的问题。(1)从依据上看,记的逻辑依据和准则不是判定其能否用得上,而是掂量其是否足够好。如果认定其精彩、足够好,就必须记,也值得记,就尽管记。这时,要将“能否用上”这样的疑虑悬置起来,那是以后的事,不必眼下纠结。(2)从功效上看,语言积累有一个“有备性原则”。宁可备而无用,不能用而无备。所记能否用得上,用在哪?谁也无法预测,它本来就是不确定的。比如我记:“伞,如果你不能为人遮风挡雨,人们为什么把你举在头上。”我觉得好,就记下了。你若问我能用上吗?我只能说不知道。但当我写校企合作文章时,想到人们往往埋怨甚至问责企业热不起来,而企业是需要“热”的理由的。如果合作之伞不能给企业遮风挡雨、带来实益,企业为什么要热,为什么要把你“举在头上”?找到这样情境的契合点,不就用上了吗?这样的例子,在我积累与写作实践的过程中不胜枚举。如果当时将是否用得上当成记还是不记取舍的依据,而又不能给予肯定的回答而放弃,就可能会失去许多该记而又未记的好东西,从而与之失之交臂。回头再想找,早已“雨落大海无踪迹,泥牛入海无消息”,留下的只能是追悔而已。
记什么和如何记,有以下三点做法。
1. 记新颖别致的语词。如机运、匆遽、迅变、筛滤、沁润等。这些词都是品位很高、具有创新特质的词,组成词组或放到句子里就是出彩的“亮点”。比如时光匆遽、岁月匆遽、筛滤机制、人格沁润、思想沁润等。这样的词语组合很新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不可多得的語言要素资源。
2. 词语配套成双。中国人的思维有讲究对仗的传统,从两汉辞赋到南北朝骈文莫不如是。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所以,语言积累方法之一是将好的语言配套成双。比如不忘初心配上“莫失所愿”;“靠谱”的人配上“有料”的人。还有,当看到一个句子“松薄云天必有深根”,很是喜欢,就想续上下半句,琢磨了很长时间,终于思以逮意,配上了“水怀长川必有远源”。这样成双捉对,写文章时就好用了。
3. 尽量组合成系列词语。有时还不仅是配套成双,要力求组合成系列。如我很喜欢“生命静好”这个词组中的“静好”一词,就琢磨着将其组成系列,穿成“串”,于是连想带记又开发出了静美、静笃、静定、静专等一系列静字语素的词。这些词在写《静好的读书读书的静好》文章时基本都用上了,如写“静好的读书”部分时分三个层次:环境的静美,心态的静定,过程的静专。这样,写作过程中的支持和援手效果就出来了。
4. 词语变造。即词语的变化改造。如:“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可变造为“磨砺出剑锋,苦寒凝梅香”;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变造为“长江流天际,帆影尽碧空”;劝学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变造为“书山以勤为径,学海凭苦作舟”;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变造为“飞流挂壁而下,银河落天而辉”;“别时容易见时难”,可以变造成“说时容易做时难”“看时容易做时难”等。变造体现了一种语言的创新能力,同时,它也是语言创新的一大技巧。
.—— END ——.
- 上一篇:关于论文写作的十个重要问题
- 下一篇: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