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少年中国的民族复兴思想–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样例
发布时间:2017-12-31 点击率:0
梁启超少年中国的民族复兴思想--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样例。在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的同时,梁启超也开始了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但与孙中山不同的是,孙中山认为只有推翻清王朝,才能“振兴中华”,“挽大厦之将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在梁启超看来,中国要从贫弱走向富强,就必须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变封建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为此,他协助乃师康有为发动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变法运动失败后,他又痛定思痛,开始了重新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难历程。他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少年中国说》,可以说是梁启超复兴中华民族的宣言书,即建立一个“称霸宇内,主盟地球”的“少年中国”。如何实现“少年中国”的梦想,这也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重新思索的重要问题,在《少年中国说》中率先给出了答案:“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
他意识到“少年”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承载着中国的梦想。那么,要具备什么样品质的少年才能制造少年中国,才能承载民族复兴的大任呢,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的《新民说》中做了回答,即必须具备公德、国家思想、进取冒险、权利思想、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生利分利、毅力、义务思想等品质。由此可见,梁启超的民族复兴思想,从“少年中国”出发,围绕“新民”与“新国”展开,终是希望通过“新民”来实现民族建国,而不论是“新民”还是“新国”,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首先,为何提出“少年中国”梦?梁启超开篇明义对此就作了回答,他写道:“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皆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①“少年中国”是与“老年中国”相对立的一个概念。为了辨明什么是“少年中国”?什么又是“老年中国”?“少年中国”与“老年中国”有何不同?梁启超从“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他指出:老年人因“常思既往”,所以易“生留恋心”,“故保守”、“永旧”,做事“惟知照例”、“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故能灭”;与老年人相反,少年人因“常思将来”,所以易“生希望心”,“故进取”、“日新”,故事“常敢破格”、“好行乐”、“气盛”、“豪壮”、“冒险”,“故能造”。老年人“常厌事”,“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少年人“常喜事”,“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
概括言之,“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①梁启超认为,国家就和人一样,也有老有少。
想当年,唐虞三代,是何等的“郅治”;秦皇汉武,是何等的“雄杰”;汉唐时的文学,是何等的“隆盛”;康乾间的武功,是何等的“显赫”;如此等等,“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但今天的中国已“颓然老矣”。梁启超在文中描绘了老迈中国的种种现象:“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岂所谓‘老大嫁作商人妇’者耶?呜呼!凭君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对,岌岌顾影,人命危浅,国不虑夕。
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②所以老迈的中国,待死的国民,注定了国家的灭亡。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认识到,中国亟待解决的就是国老、人老的问题,而解决国老、人老的关键是如何尽快地建立起“称霸宇内,主盟地球”的“少年中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梁启超为了进一步辨明“少年中国”与“老年中国”的区别,他次对“国”之概念进行了界定:“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
”就梁启超对“国家”的界定来看,其中已包含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领土、人民、自治、独立、法律、主权。而梁启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就是这样的近代民族国家。他称这样的近代民族国家为“成立之国”,并认为成为“成立之国”这是“壮年之事”,未能成立而渐进于成立之国是“少年之事”,欧洲各国已成为近代民族国家,因而“在今日为壮年国”;中国还不是一个近代民族国家但正在努力成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因而“在今日为少年国”。与“少年中国”不同的是,“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
③简言之,过去的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王朝国家”。而传统的“王朝国家”的特征之一,就是构成国家要素的土地和人民都是君主的私人财产。所以,梁启超在文中写道:“我中国畴昔,岂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④就此而言,“少年中国”与“老年中国”的区别,也就是“近代民族国家”与传统“王朝国家”的区别。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包括梁启超在内的清末进步知识界的共同追求。
.—— END ——.
- 上一篇:知网检测同一篇论文不同检测结果
- 下一篇:知网论文查重灰色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