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样例–文献的占有和运用
发布时间:2017-11-15 点击率:0
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样例--文献的占有和运用,关于文献综述的技术和方法,一些相关著作已经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说明。本文仅就实践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的首要前提是尽可能充分占有相关文献。
虽然不可能有统一和明确的规定,要求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所使用的文献应当不低于多少种,但从理论上讲,应当尽可能充分和广泛地占有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文献,这种“占有”不是为了在文后开列一个庞大的参考书目,而是经作者深入阅读、为研究工作提供必不可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的支撑,从而使研究者能在一个全新的高度或角度审视研究的主题。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是否“厚重”,并不取决于其篇幅,而首先取决于作者所真正占有的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我国高校在资源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些高校因资源建设水平不高或地理局限等客观原因,不能为研究生提供充分的资源保证。
但这不应成为研究生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收集和占有文献的理由。事实上,在现有的通讯和交通条件下,地理因素、高校的资源局限都很难成为制约研究生收集和占有文献资料的实质性障碍,关键还在于规范意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那些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的高校的研究生而言,则更应充分利用来之不易的各种资源和条件。与文献数量直接相关的是文献的“质量”问题。这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文献的相关性。在占有的文献中,应包含尽可能多的、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重要文献,一定不能遗漏那些被公认为在相关问题研究中确立了经典地位的文献。否则,势必大大影响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所能达到的水平。一些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所开列的文献往往超过200种甚至更多,但只要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出不少的文献是为“凑数”用的,原因就在于这些文献与研究的主题是无关的,或者关联度很小,或者不是相关问题研究中为基本的文献。
第二,文献的性。在占有的文献中,应当审慎地考察文献(也包括事实、数据等)的来源是否可靠、具有性。在实践中,常能看到的现象是,为了弥补文献(事实、数据等)的不足,研究生会不加选择地使用一些缺乏性或公信度的网站、报刊所提供的信息,其中可能包含了许多未经证实的信息和非经科学方法获得的数据。如果使用这些信息作为论据,不仅不能提高论文的质量,还会导致读者对论文科学性的质疑。
第三,文献的类型。大多数研究方法类的著作都有篇幅不等的关于文献来源的说明,例如乔伊斯·P·高尔(JoyceP.Gall)等人的《教育研究方法实用指南》根据文献来源的不同,将文献分为二次文献(sec-ondarysource),即作者对其他人所做的研究进行评论所形成的出版物;零次文献(preliminarysource),即大量特定文献的索引;一次文献(primarysource):实际从事研究工作的人所撰写的出版物[5]。杰克·R·弗林克尔(JackR.Fraenkel)、诺曼·瓦伦(NormanE.Wallen)的《美国教育研究的设计与评估》则将文献划分为:普通文献(generalreferences),即索引或摘要,告诉研究者去哪里寻找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其他资料。
主要资料(primarysources),即研究者报告自己研究结果的出版物。次要资料(secondarysources):在作品中描写其他人研究工作的出版物,例如教材[2]67,68。上述分类无疑更适合作者所在国的学科状况。从我国教育学科建设目前的状况看,这些分类的实用价值无疑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如高尔等人提到的二次文献和零次文献,弗林克尔等人所说的普通文献,在我国的出版物中都是非常少见的,即使有类似零次文献或普通文献的出版物,也因为出版的间隔时间长而失去文献查阅的实际意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