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培正学院关于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决定
发布时间:2017-04-22 点击率:0
“学科兴校”是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学科与专业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了一所本科大学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学科与专业建设成为大学各项工作的核心工作,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根据我院《关于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学院定位的意见》、《关于办学特色的意见》及《培正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结合我院学科专业建设实际,特制定《广东培正学院关于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目的是切实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使我院学科与专业建设做到有规划、有措施、有落实、有评估,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把学科与专业建设落到实处。
一、学科与专业建设回顾
(一)主要成绩
1、1993-2004年,全院专科专业建设发展迅速。
1993学院成立后,首先从专科专业建设起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至1995年,学院有两个教学系部,3个专科专业,即对外经济贸易、财政金融和计算机信息管理。1996至2004年9年间,每年新增专科专业2-4个;到2004年,全院已有25个专科专业。涉及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
2、2005-2008年,加速发展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放缓专科专业发展的速度。
2005年3月,教育部批准培正商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培正学院,当年批准了6个本科专业,即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会计学;当年还新增了7个专科专业,全院专科专业达到33个。多年的专科建设,为本科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按照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了本科专业的基础建设,如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明确专业设置口径,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科研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料等,使本科专业快速发展。2006年到2008年,每年新增本科专业2-3个。到2008年,全院共有14个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本科专业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3、建设了一批校级合格课程、精品课程。
从2002年起,学院开始合格课程建设。到2008年,经过四批合格课程建设,全院已有284门课程成为院级合格课程,其中本科合格课程129门;从2005年起,全院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到2008年,有12门课程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其中本科专业精品课程有3门。
4、科研工作走上正规,科研经费增加、科研管理逐步规范,科研项目、成果持续增长。
2003年,学院成立科研处,确定科研工作方针,制定一批科研管理文件;从2004年起,每年组织纵向和横向项目的申报和院级科研立项申报等;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实施科研成果奖励政策,产出一批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等科研成果;从2003年到2008年,对全院优秀科研成果实行四次奖励,共奖励专著6部,论文86篇;开展学术交流与学术合作活动,科研氛围逐步增强。2001年学院创办了《培正商学院学报》,2005年升本后更名为《广东培正学院学报》,到2008年10月,已出版8卷31期, 2005-2008年10月,发表了本院师生教学、科研论文270篇;其中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各刊物全文转载8篇;被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报刊全文转载有11篇。
5、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人才。
学院制定了人才引进与培养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初见成效。学院成立以来先后引进大批博士、硕士。1998年以来派出优秀教职工到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访问学者36人。目前,全院已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职工140人,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53人。
(二)存在问题
1、学科与专业建设意识不强,还没有成为广大教职员工的普遍意识。学科与专业建设缺乏长远的深层思考和具体规划。十多年的专科教学经验,专业设置跟着市场走,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概念模糊,影响学科与专业建设与发展。
2、学科与专业建设没有很好的工作运行机制。学科建设是学术发展的内涵建设,其包括学科研究方向确立、学科梯队建设、学科条件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与学术合作等多方面的内容。它需要宏观的规划,微观的具体要求,严格督查、质量评估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才能落到实处。这些方面工作极待完善。
3、学科、专业带头人缺乏相应的上档次的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中青年学术骨干较少,学术团队或梯队尚未形成,在省内同行中有影响的学科专业带头人极少,申报省部级项目比较难,完成高档次的科研成果少,高质量的专著、教材少。
二、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和“重学科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育方式”,以及“特色办学,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方针,我院学科与专业建设在“强化外语应用特色”的同时,各学科、专业应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结合我院办学条件、生源和师资力量等实际,彰显专业个性,形成专业特色。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学科、专业建设贯彻"强化优势,调整结构,明确重点,合理布局"的方针,经过3-5年的建设和调整,努力把我院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和外国语言文学等类学科专业建成基础扎实,结构合理,特色明显,在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学术地位的学科专业;加强心理学(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等学科专业的建设;同时,根据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立新的学科专业,拓展文学、历史学类专业。
(二)总体思路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培养教学、科研骨干为核心,建设好教学、科研梯队;通过申报、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强化本科教学优势,逐步构建学科与专业建设平台;大力培养和扶持研究方向稳定,有一定研究实力,研究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团结和谐的教学队伍和学术梯队,提高科研实力;以院级重点扶持学科和院级重点学科两个层次开展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开展特色专业建设。
(三)学科与专业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1、制定学科与专业发展规划。根据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学院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实际出发,加强工商管理、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建设;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个学科确立明确的、相对稳定的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大力发展本科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到2010年,本科专业达到20个,专科专业压缩到20个,本专科专业总量控制在40个左右。
2、有计划、分层次、分步骤地实施重点学科建设。择优扶持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的1-2个学科建成院级重点学科,成为培正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为“创建特色鲜明的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多学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战略目标打好基础;积极扶持有潜在优势的2-3个学科成为院级重点扶持学科。选择2-3个专业进行特色专业建设,重点投入,逐步形成有我院的特色专业。经过3—5年建设,所有本科专业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标准要求,并建成1-2个院级特色专业,向首批硕士培养点努力。
3、加强学科与专业学术带头人培养,抓紧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学科与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尤其是有学术研究活力的博士、教授,使他们成为各学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切实加强学科专业梯队建设和教学队伍建设,依靠学科专业带头人及其学术梯队或教学队伍,申报并高质量完成高档次的科学研究、教学研究项目,推动学科专业建设。
4、重视学科专业条件建设。确保学科专业建设必备的图书资料、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专业实验室等物质条件。
5、加强本科专业建设,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开展改革实践。进一步落实《广东培正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工作。高质量开出本科学位全部课程和其他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6、加大学科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力争产出一批上档次、上水平的科研成果。重点保证科研专著、编著和中文核心期刊、CSSCI、EI等学术期刊的论文、研究报告(咨询报告)的发表或出版所需经费;有计划地开展学术讲座或主办或承办省内学术会议,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状况。
三、建设措施
(一)学科与专业建设工作
1、成立院学科与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人、财、物的统筹安排。领导小组成员由院长及分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实验建设的院领导等组成;下设学科与专业建设院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并安排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具体工作。
2、充分认识学科建设重要性。思想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基础。学科是依据一定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基础知识体系,学科建设是衡量一所大学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充分认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自觉投入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3、从我院学科与专业建设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院级重点扶持学科、院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措施,启动院级重点学科与专业建设工作。
4、建立院级重点学科与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制度与运行工作机制。一是每年应按占全院教学经费的一定比例,投入学科专业建设经费,以确保学科与专业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学科与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建立过程监测、质量监督、效果评估及滚动机制等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学科与专业建设见到实效、实绩。
(二)队伍建设
1、学科与专业建设重要建设的是学术队伍建设与学科梯队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学术活力强的学术骨干。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首先保证学院扶持重点学科、院级重点学科及特色专业学术带头人才培养与引进,促进我院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形成。
2、制定国外访问学者、国内进修学习等人才培养的激励政策。积极培养学科专业学术带头人;充分利用学院出国访问学者项目和国内攻读硕博机会,支持我院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学历层次。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参与省“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项目、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项目”等人才培养机制,进入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3、确定建立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激励制度,明确他们责、权、利,调动学术骨干的积极性。学院加强督促、检查和评估,有奖有罚,使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落实到人。
4、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认真教学;努力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提倡学术自尊、自爱、自强,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三)科研工作
1、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一批体现我院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学术研究机构。在2010年前,争取成立“民办高教研究所”、“岭南文化研究所”、”广东中小企业研究所”;“会计审计研究所”;“语言应用研究所” “思政课教学研究所”、“社区建设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积极开展科研,为学科建设提供基础,为专业建设提供依托。
2、制定学术研究机构的科学管理办法,以政策激励研究机构,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多出成果、多培养人才。
3、采取措施,建设系(部、中心)科研梯队。科研梯队管理实行主持人负责制;学院对梯队有财力、物力投入,并每年对梯队的项目申报,科研成果档次管理状况等考核,促进团队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机制。
4、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学科、专业带头人、科研骨干到国内外名牌大学或相关科研机构从事研修工作,参与重要科研项目的研究,使他们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状况,开阔学术视野,引导更高层次科研工作。
5、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重点抓好教育厅、科技厅以上项目的立项、申报,并加强申报前的形式审查和技术指导等,提高申报成功率;规范中期工作和结项管理工作;完善院级各类科研项目管理,确保科研成果质量;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制定科研经费使用细则,保证科研经费主要用在科研工作上。
6、继续提高《广东培正学院学报》发表论文的学术水平,格守学术规范,争取申刊成功。
(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院成立学科与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院的学科与专业建设工作;各系(部、中心)处(室)建立系一级学科与专业建设小组,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学科与专业建设。
2、加强各部门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学科与专业建设涉及经费投入,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培养,专业基础建设,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院相关各职能部门、教学辅助单位及后勤保障部门都应增强服务意识,齐心合力为学科专业建设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形成全面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的合力。
3、充分发挥学院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科研计划方案、教学科研成果评定中的有关学术问题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4、建立和健全与学科、专业建设有关的规章制度,完善学科与专业建设的运行机制。学科与专业建设实行系(部、中心)、处(室)领导负责制,学科与专业建设成绩应作为评价和衡量系(部、中心)处(室)单位的重要依据之一。学院定期对各系(部、中心)、处(室)的学科与专业建设和科研状况进行评估、检查、详细记录,兑现奖惩。
(五)保障条件与环境建设
1、保障经费投入,强化激励机制。从2009年起,学院对特色专业、院级重点扶持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分别投入一定经费,并对特色专业、院级扶持重点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提出相应要求。三年为一周期,每年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兑现奖惩条例。经费向学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团队倾斜,向具有发展前景和发展能力的学科、专业倾斜。对有突出学术贡献的教师实行重奖。
2、加强基础条件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完善校园网络,努力实现图书资料专业化、信息化、人文化,为教学、科研提供即时、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3、大力倡导优良校风、学风,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鼓励积极探索,好学上进,形成自身的优势、特色;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院系两级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学术前沿状况,开阔学术视野,增强学术氛围,营造良好的学术竞赛和学术争鸣的学术环境,为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
以上是本站就原文内容做的整理,仅供参考,具体公告文件还请到该校官网查看。
知网硕博论文检测入口:https://CNKIvip.cnkipro.com/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