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的几点思维
发布时间:2018-03-08 点击率:0
在你正式开始考虑撰写学术论文之前,你是否已经清楚论文的每一个部分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去撰写呢?下面CNKIpro论文查重小编整理学术论文写作的几点思维,希望能帮忙大家顺利完成学术论文写作。
1、一般按什么顺序开展学术写作?
关于一般研究论文全文的写作顺序,没有绝对的建议,因大家的思维习惯而异。一般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 先列提纲,搭骨架是必要的,可以先拟定一个标题,写的过程中或者最后再修订;
2) 然后从最熟悉的核心开始,材料与方法、研究结果;一边描述、一边制图、插图,反复完善修改达到二者配合默契为止;
3) 把之前的文献库搬出来,开始做小型文献综述——写引言和讨论——围绕事实和观点抓要点组织。不要忘记:“引言”用演绎的方法推导你的研究问题,“讨论”用归纳的方法讨论你和相关研究的对比、碰撞、融合。
4) 前面四部分全部写完了,远远回望一下、模糊一点,盖棺定论一下——给出最后的结论。
5) 最后,绕道“小山”的最前面,把“轮廓”描摹下来——给出全文的摘要,可以贴上恰切而流行的标签——关键词、题目。
6) 注意署名和恰当引用。
2、论文引言部分怎么写?
试着拿着一堆看过的文献自问自答如下问题,记录下来,你的引言很快成形。
1) 问题的普遍性是什么?——大范畴属于什么问题?曾引起过什么重大讨论?
2) 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具体问题对现在有什么研究和思考的必要和意义?
3) 研究基础有哪些?——已经开展了那些相关研究?有哪些里程碑、有哪些关键假设和验证?
4) 研究不足有哪些?——已经开展的研究不足有哪些(认知不够、深度不够、缺乏系统性)?
5) 本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创新性是什么?——是否可以弥补已开展研究的不足、如何弥补、主要假设如何、创新点在哪?(注意!新概念、重要术语一般都需要在Introduction里给出,但研究的结果、结论等就不要在这里出现了)
3、论文讨论部分怎么写?
类似地,请通过问答法,辅助不知如何写讨论的初学者完成这部分段落。
1) 想对方法讨论还是想对结果讨论?
2) 对方法讨论——对方法整体的讨论(如模型结构、实验设计)还是对方法局部的讨论(如模型参数、操作细节)?与其他类似研究相比较,突破或创新点在哪、又有哪些局限?
3) 对结果本身讨论——结果本身有哪些可以深入思考、间接获知的信息,在结果上能提出哪些推断、猜想、预测或建议?如何联系一些并列的结果?与其他类似研究相比较,结果有哪些一致、又有哪些不符?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一致或差异?
4、论文方法材料、结果部分怎么写?
研究方法和结果撰写的结构和逻辑,依不同学科和不同分支领域有很大不同。方法部分的具体形式建议参考高引用的、近期发表的相关类似文章。照猫画虎地训练几遍也会有大帮助。方法和结果的技巧就在于不停换位思考:想读者之想,写读者所需。信息既保证全面又避免冗余。
无论是方法材料或结果中的描述文字还是图表,达到准确、高效传递信息是关键目的。所谓:“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5、文章结果中的的图表怎样处理?
方法和结果中展示的图表是非常关键的信息集中、高效表达部分,“一图胜千言”。结果中描述图表后,回答这样几个问题自查:
1) 对重要发现和显著规律是否已详细描述,对一般性和重复的信息是否已简洁、以点带面指出?
2) 是否适当地让对专业细节感兴趣的读者查阅图表或附件(supplement)内容?
3) 是否避免“流水账”和“编字典”?
平衡内容全面和简明在初写文章时不是很容易,审稿人的偏好有时也会左右文章线条粗细。总之大家多读好文效仿,多换位思考,自然能把握好段落组织的尺度。
6、数据可视化应注意什么?
图表蕴含着核心而丰富的信息。清晰、全面、直观地反映研究发现是需要精心设计和磨练的。
随着软件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应用发展,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成为一门不断创新的学科。针对文章中的图表制作,提如下一系列问题供大家反思:
1) 图表的信息量是否足够也没有过载、有没有重复多余?
2) 布局和构图是否合理?
3) 标注和符号的尺寸、颜色是否已经系统化编辑而且有助理解?
4) 图表背后数据是否可靠、可用——有的国际刊物已经开始尝试在在线出版的论文中向作者建议提供原始数据表格,以插入读者互动式的图表(interactive graph)?
5) 整体一套图表是否直接回答了科学问题而不是单纯展示数据可视化的技能?
6) 对重要发现和规律是否有恰当的归纳和指示引导?
7) 图片质量怎么样、符合期刊和领域的风格要求吗? 图表的表头和图题(captions)以及图例标注都编辑完整了吗——即使不看文字描述也能大概了解研究核心结果吗?
8) 最后,再确认下有没有画蛇添足或者不恰当地组合、容易误导或迷惑读者的地方?
7、摘要部分怎么写?
一般的简短摘要,可以按下面的结构组织:
1) 研究背景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
2) 研究方法和材料是什么?(请用1-2 句话回答);
3) 关键结果是什么?(请两句话回答,递进或者对称。)
4) 重要结论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
5) 研究过程和结果有何意义影响?(请用一句话回答。)
如果有的刊物或者会议摘要要求写依次包括:背景、方法与材料、结果、结论分开独立的长摘要。那么就扩展写,照着微缩全文的形式去写。在全文完成之后榨干水分、省略一下就得到了。
8、结论部分怎么写?
结论跟摘要差不多,语言不要太完全一样了。结论处不用重复研究背景和研究影响,这些信息在全文的引言和讨论里都已出现了。问如下问题,总结一下即可: 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得到了什么重要结论?
9、摘要和结论有什么区别?
1、一般按什么顺序开展学术写作?
关于一般研究论文全文的写作顺序,没有绝对的建议,因大家的思维习惯而异。一般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 先列提纲,搭骨架是必要的,可以先拟定一个标题,写的过程中或者最后再修订;
2) 然后从最熟悉的核心开始,材料与方法、研究结果;一边描述、一边制图、插图,反复完善修改达到二者配合默契为止;
3) 把之前的文献库搬出来,开始做小型文献综述——写引言和讨论——围绕事实和观点抓要点组织。不要忘记:“引言”用演绎的方法推导你的研究问题,“讨论”用归纳的方法讨论你和相关研究的对比、碰撞、融合。
4) 前面四部分全部写完了,远远回望一下、模糊一点,盖棺定论一下——给出最后的结论。
5) 最后,绕道“小山”的最前面,把“轮廓”描摹下来——给出全文的摘要,可以贴上恰切而流行的标签——关键词、题目。
6) 注意署名和恰当引用。
2、论文引言部分怎么写?
试着拿着一堆看过的文献自问自答如下问题,记录下来,你的引言很快成形。
1) 问题的普遍性是什么?——大范畴属于什么问题?曾引起过什么重大讨论?
2) 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具体问题对现在有什么研究和思考的必要和意义?
3) 研究基础有哪些?——已经开展了那些相关研究?有哪些里程碑、有哪些关键假设和验证?
4) 研究不足有哪些?——已经开展的研究不足有哪些(认知不够、深度不够、缺乏系统性)?
5) 本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创新性是什么?——是否可以弥补已开展研究的不足、如何弥补、主要假设如何、创新点在哪?(注意!新概念、重要术语一般都需要在Introduction里给出,但研究的结果、结论等就不要在这里出现了)
3、论文讨论部分怎么写?
类似地,请通过问答法,辅助不知如何写讨论的初学者完成这部分段落。
1) 想对方法讨论还是想对结果讨论?
2) 对方法讨论——对方法整体的讨论(如模型结构、实验设计)还是对方法局部的讨论(如模型参数、操作细节)?与其他类似研究相比较,突破或创新点在哪、又有哪些局限?
3) 对结果本身讨论——结果本身有哪些可以深入思考、间接获知的信息,在结果上能提出哪些推断、猜想、预测或建议?如何联系一些并列的结果?与其他类似研究相比较,结果有哪些一致、又有哪些不符?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一致或差异?
4、论文方法材料、结果部分怎么写?
研究方法和结果撰写的结构和逻辑,依不同学科和不同分支领域有很大不同。方法部分的具体形式建议参考高引用的、近期发表的相关类似文章。照猫画虎地训练几遍也会有大帮助。方法和结果的技巧就在于不停换位思考:想读者之想,写读者所需。信息既保证全面又避免冗余。
无论是方法材料或结果中的描述文字还是图表,达到准确、高效传递信息是关键目的。所谓:“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5、文章结果中的的图表怎样处理?
方法和结果中展示的图表是非常关键的信息集中、高效表达部分,“一图胜千言”。结果中描述图表后,回答这样几个问题自查:
1) 对重要发现和显著规律是否已详细描述,对一般性和重复的信息是否已简洁、以点带面指出?
2) 是否适当地让对专业细节感兴趣的读者查阅图表或附件(supplement)内容?
3) 是否避免“流水账”和“编字典”?
平衡内容全面和简明在初写文章时不是很容易,审稿人的偏好有时也会左右文章线条粗细。总之大家多读好文效仿,多换位思考,自然能把握好段落组织的尺度。
6、数据可视化应注意什么?
图表蕴含着核心而丰富的信息。清晰、全面、直观地反映研究发现是需要精心设计和磨练的。
随着软件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应用发展,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成为一门不断创新的学科。针对文章中的图表制作,提如下一系列问题供大家反思:
1) 图表的信息量是否足够也没有过载、有没有重复多余?
2) 布局和构图是否合理?
3) 标注和符号的尺寸、颜色是否已经系统化编辑而且有助理解?
4) 图表背后数据是否可靠、可用——有的国际刊物已经开始尝试在在线出版的论文中向作者建议提供原始数据表格,以插入读者互动式的图表(interactive graph)?
5) 整体一套图表是否直接回答了科学问题而不是单纯展示数据可视化的技能?
6) 对重要发现和规律是否有恰当的归纳和指示引导?
7) 图片质量怎么样、符合期刊和领域的风格要求吗? 图表的表头和图题(captions)以及图例标注都编辑完整了吗——即使不看文字描述也能大概了解研究核心结果吗?
8) 最后,再确认下有没有画蛇添足或者不恰当地组合、容易误导或迷惑读者的地方?
7、摘要部分怎么写?
一般的简短摘要,可以按下面的结构组织:
1) 研究背景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
2) 研究方法和材料是什么?(请用1-2 句话回答);
3) 关键结果是什么?(请两句话回答,递进或者对称。)
4) 重要结论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
5) 研究过程和结果有何意义影响?(请用一句话回答。)
如果有的刊物或者会议摘要要求写依次包括:背景、方法与材料、结果、结论分开独立的长摘要。那么就扩展写,照着微缩全文的形式去写。在全文完成之后榨干水分、省略一下就得到了。
8、结论部分怎么写?
结论跟摘要差不多,语言不要太完全一样了。结论处不用重复研究背景和研究影响,这些信息在全文的引言和讨论里都已出现了。问如下问题,总结一下即可: 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得到了什么重要结论?
9、摘要和结论有什么区别?
如何区别摘要和结论呢?相比结论部分,摘要的概述更强调关键的结果,如一些重要量化的数值水平,尽可能直接快速地告诉读者。结论则是尽量把过程也总结下,给出定性的综合判断。整个故事讲完了,结论部分的语言也可以更宽松一些。另外,尽管它们内容类似、位置对称,但需要明确摘要不属于手稿全文,结论则是隶属全文的一部分。